抑鬱症|喪親家暴學業壓力三重打擊 女生抗鬱十載:學習擁抱情緒
發布時間: 2023/11/16 17:23
最後更新: 2023/11/16 17:25
在破碎家庭長大,加上喪親、家暴、學業壓力接連打擊,令90後的婷婷患上了思覺失調和抑鬱症。抗病逾十載,她從自卑寡言、封閉自己,變得願意打開內心、與人溝通,開始學習擁抱和接納情緒:「既然身邊的人沒放棄我,我都不想輕易放棄自己。」
一出生父母便離婚,媽媽獨力照顧她和三位姊姊。從小家庭氣氛緊張,二姊脾氣暴躁,稍有不如意便會打罵家人,故姊妹間較少聊天︰「她覺得媽媽較疼我們,不太理她。面對這些情況,媽媽便會帶我們外出走走,不會留在家。」
最新影片推介
身為家中么女,而且成績優異,父母便將所有寄望投放於她身上。加上婷婷自我要求高,也是完美主義者,壓力倍增。「成績不合他們要求便會打、會罵。我迫到自己好緊,好怕做錯事被他們罵。」放假多數留在家中溫習,甚少放鬆。家庭氣氛令婷婷從小缺乏安全感, 而她性格內向寡言、不擅溝通,習慣埋藏心事,甚少向姊姊或朋友傾訴。
父母催谷、二姊自殺成兩大傷口
家庭、學習壓力埋藏在心底,直至小五時二姊因失戀輕生離世,再在婷婷的心上劃下一刀。因年紀尚輕,婷婷無法與家人一同看姊姊最後一面,成為她至今仍難以釋懷的遺憾。「她甚麼都沒說就走了,感覺像被人拋棄,我不明白她為何這樣做。自此我好怕別人突然在我生命消失,怕別人會拋棄我,好沒安全感。」
在學校留下遺書 服安眠藥自殺
背負着喪親之痛成長,婷婷中三入了精英班,班上充斥比較風氣,老師的要求亦比以前更高。從以前名列前茅變得成績平平,與同學相處亦不好,她難以適應。「那時身邊的人看着我,我便覺得他們不喜歡我,想批評我。我會想是否我不夠好,所以同學不想和我相處?」情緒愈來愈差,直至有天在學校留下遺書,服安眠藥自殺︰「我跟班主任說不想在這個世界生存了,好想離開放鬆一下。」
幸而及時送入急症在搶救,醒來後看到媽媽,婷婷第一個想法是︰「好怕被她罵。看到她哭好內疚,怕她擔心我,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。」婷婷總是先考慮他人的感受,即使壓力爆煲,她也怕為人帶來負擔,怕影響別人,而非直視內心、抒發情緒。「要諗自己……我覺得好難。可能我比較在意他人的感受,變相會將其無限放大,把自己的感受收到好埋,不太理會。」
出院後被轉介到精神科覆診,不消兩三個月又要再入院。「我不敢外出,覺得別人不喜歡我、想罵我、針對我。醫生覺得這些是幻覺,所以想我入院調校藥物;我也變得好𢛴憎,容易焦躁,老覺得別人不明白我,故那時與家人的關係也變僵。」
停學入院後,婷婷確診思覺失調和抑鬱症。遠離學校、家兩大壓力源頭,婷婷反而覺得醫院是個更寧靜、更舒適的地方。「入院比在家更好,有甚麼事都有姑娘看着,也不用再擔心家人如何看我,有不開心都可以表達出來。」媽媽每日都會探訪,從全天候相處減至每日一兩小時,懼怕、壓迫的情緒慢慢緩和,媽媽亦比以前更願意理解和關心婷婷,母女關係逐漸變好。「其實我只想被人明白,不要將他們的想法加諸於我身上,走入我的內心世界, 聽聽我想說甚麼。」
在醫生的愛中復原
經歷約半年的住院生活後,婷婷重返校園,並轉回普通班。原以為病情逐漸穩定,豈料中六文憑試的龐大壓力,又再一次令婷婷的情緒病復發。「補課、測驗一湧而至,我每晚只能睡兩三小時,覺得好大壓力,開始逃避上學,也會詐病。而且我開始好想傷害自己,因為𠝹完手好像舒服點。」
直至一次在校溫習時情緒崩潰嚎哭,須再度入院直至文憑試結束後。「入院初期好想考試,也把書帶去醫院考,但醫生不許我應考。一開始難以接受,覺得我辛苦許久,無論如何都要考吧?後來經過反覆思考,覺得休息未必是件壞事,未來都可以再考,故專心休息吧。」
踏上這段漫長的抗病征途,婷婷曾經覺得孤單無助,沒有人明白自己。以往覆診時哭,不少醫生會以她情緒不穩定為由中止會面。直至轉往成人精神科,遇上主診醫生雪欣,她才首次感覺到有人願意走入她的內心世界,給她溫暖。
「在我情緒好差的時候,她總會聽我分享。她說我的背景好複雜,想了解我多點,故每星期都會見我一小時,並說只要我不放棄,她也不會放棄我。原來我並非一個人,哭的時候有人會在我身邊,聽我呻、聽我哭、抱抱我,給我紙巾。」在雪欣的愛中復原與成長,婷婷事無大小都會與她分享,到之後想重返校園、重考公開試,雪欣都成為她強大的後盾。
主動修補母女關係
正當婷婷打算讀夜校、圓公開試之夢時,讀完一年後課程卻無預警取消。其後三姊因犯案被判入獄,婷婷便成為9歲姨甥女的主要照顧者。年僅二十多歲便要放棄自己的生活,獨力肩負照顧姨甥女起居飲食、溫習功課的責任,怕她不適應、怕她學壞,起初婷婷亦不明所以,甚至會稍有埋怨。幸有如家人般的好友支持,陪她照顧小朋友,周末出去玩,聽她傾訴,才能堅持下去。「試過有次肺炎入院,一通電話說有甚麼需要,掛八號風球她也送過來,好感動。」
現時與媽媽和姨甥女三人同住,多了時間與母親獨處。而近年多了親戚患病離世,令婷婷更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於是鼓起勇氣、踏出一步,敞開心扉與媽媽溝通,嘗試解開心結。「兩母女坦誠聊天,媽媽有為當年的事解釋,說不知道當年原來我這麼辛苦,向我道歉。我才發現,原來媽媽並不如想像般難接近,也願意走入我內心,這種關心最令我感動。」
打破了多年來的隔膜,現在母女可自然聊天,既會分享日常瑣事,也會聊心底話,婷婷更不時主動抱媽媽,向她表達愛意:「現在家是我的避風港,即使有情緒,我都能在這裡找到明白我,跟我一起面對的家人。」
不再輕易放棄自己
對抗情緒病逾十年,婷婷形容現時自己變得更成熟和勇敢,想法不如以往般負面。手上每道疤痕都是對抗情緒病的印記,現時即使面對情緒波動,也會學習冷靜下來、聆聽內心的聲音,盡量理解當下的感受,擁抱自己的情緒。「我曾問天為何這樣對我,我沒做錯甚麼啊?後來回想,每件事發生都有其美意,別只着眼於負面,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現在開始學懂慢慢了解自己,走出情緒病,不再被其困住自己,願意走出來接觸社會。」
記者:吳霆俊